新采場“養護充填方案”少不得、充填環!芭潘飨蚍桨浮辈荒苋、接頂充填“施工節奏方案”必須有……冬瓜山銅礦充填區充填生產班班長張玉軍,在每次的班組派班會、安全例會、現場隱患排除整改等工作中,凡事他都事先分析制定施工方案,“施工方案”一詞也成為張玉軍經常嘮叨的一句口頭禪,大伙都已習慣稱他為“方案”班長。
“井下充填隨著采礦進度的不斷推進,其亟待充填的新采場猶如割韭菜般一茬一茬往外竄!睆堄褴姺治稣f:“一個個裸露的采空區不可能積累著一并投入充填生產,這就形成先期充填和現有充填滲漏治理差異性!睆堄褴妼⑦@一差異視為滲漏治理難題,他說:“攻克充填滲漏難題,必須得有最佳方案,否則治標不治本!苯涍^一番摸索和分析,張玉軍發現新采場充填前裂隙治理,與現有采場充填滲漏治理,兩者間是有著根本性安全區別。為確保各處新采場充填不被延誤,張班長帶領工友們每天不僅擔負現有采場充填滲漏治理、管道維護等繁重任務,還要兼顧做好新采場充填前的各項治理工作。如何避免因顧此失彼帶來的隱患故障?張玉軍的拿手方案是:一方面密切把關新采場治理與現有采場同步施工安全防范事項,要求組員必須事前熟悉每一處采場現場作業環境,第一時間掌握安全防范信息;另一方面通過二次派班會,分門別類向職工強調不同采場治理安全要領,杜絕施工中等同對待的麻痹大意思想。另外,他還借助班組微信群、現場安全看板等形式,適時上傳或公布采場治理過程中的安全細節,筑牢每位職工安全防范意識,多舉措保障采場充填與隱患治理的有效排除。因為采場充填過程中產生的充填體張力、圍巖壓力,以及充填管道老化磨損等因素的存在,使滲漏治理難度猶如“水漲船高”般地加大。為有效降低充填滲漏次數和滲漏跑砂量的雙重困擾,張玉軍又摸索出“二次養護”充填方案,即一方面加強與相鄰施工單位之間的協調聯系,第一時間向充填巡查人員反饋施工區域滲漏裂隙變化情況,以便快速投入封堵或筑壩治理;另一方面嚴格把關底部結構首充養護時間段的調控,詳細掌握充填體上升高度和充填落點位置分布,適時投入“慢節奏、多落點”二次養護充填,以便搶先做好上部礦段排水流向、擋水壩筑壘等防滲漏應急設施兜底措施,此舉不僅使頻繁滲漏得到有效控制,其滲漏次數及單次滲漏跑砂量也呈現“雙降”趨勢。
“交叉開口”筑壩,是張玉軍針對充填環保排放的又一新方案。由于井下充填巷或排放口在充填過程中,需要筑壘多道擋水壩。原先單一方向預留排水口的擋水壩,雖排水流暢,但其排水容量得不到充分利用,排水過程中的濾砂、沉淀時間也達不到有效沉淀期,使其環保效果大打折扣?香@研、善思考的張玉軍根據現有充填巷、排放口的位置和長度,摸索出交叉式開口壩或對角式開口壩,即每一道擋水壩之間靈活變換排水口的方位和間距,不僅有效預防水流漫溢的隱患故障,其穩定的濾砂、沉淀周期,起到很好的環保效果。在采場連續充填、擋墻排水等生產施工保持安全環保的運轉狀態下,張玉軍依然不放松隱患排除與事前防范的警惕性,他常向工友嘮叨說:“我們不僅要帶著任務上崗,還要想著問題跑現場,因為好的方案是在不斷思考中產生的!睆堄褴娛冀K以身作則帶動身邊工友學會分析和掌握同一充填區域,只開展一處連續充填或接頂,所產生的充填張力、管道壓力等隱患故障,與多采場同時投入施工的差異性及不同防范措施,從而確保在滿負荷運轉狀態下,保持安全防范不松懈、隱患故障排除不拖延,第一時間消除各類潛在的隱患故障。
常言道,良好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耳濡目染的工友們更是將張班長一道道精準施工方案視為崗位責任和安全保障。也正是因為這種“方案效應”帶動了充填生產班組相互協作、相互確認、相互監督“三相互”的“班組方案”,采場充填各班次嚴格按照要求,在采場筑壩、裂隙抹灰治理等施工中,時刻保持團結協作精神,通過彼此之間的相互確認和監督,更加筑牢生產安全防線。
(汪為琳)
? |